close

今早去參加高中同學巧鈴爸爸的追思禮拜(俗稱告別式),
因為巧鈴爸爸在5/21那天晚上在睡夢中過世,
家人錯愕不捨之餘,也慶幸是在安寧的狀態下離世的。
由於他們一家人都是基督徒,
儀式當然就是基督教的儀式,
只是由於不是很有經驗,
在高醫地下一樓請某家禮儀公司幫忙代辦整個過程!
一早,我穿得很正式,灰色小洋裝及黑色小外套,
不是為了好看而已,而是對死去的人尊重,也是對家屬的禮貎,
代表我很慎重看待這件事。
八點半到了現場,看見雅薇的媽媽,也就是巧鈴爸爸的妹妹,
一看見我就說:
『慧芬,妳到了,我是商媽媽,謝謝妳來。』
大方得體的引領我到雅薇那裡去,我問說:有什麼可以幫忙的?
由於整個場面有點混亂,
所以,好一陣才知道 我要當招待!
當招待 也就是要引導前來致意的親屬親友,
發給他們儀式的程序單,別上十字,和告知送奠儀的地方。
由於是當招待和幫忙的角色,我們站在外面的長廊,
順便聆聽裡頭的牧師和家屬的禱詞和話語,
還有小詩班獻唱的曲目。
但在這簡短的追思過程中,
也由於我們幾個姐妹不是在會堂裡,而是站在堂最外面的長廊,
反而把一切都看進去,這些感受也提醒了我們許多事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其一:追思的環境?
地下一樓隔成一間間,供各個家屬舉辦儀式,
裡面有高醫配合的禮儀公司幫忙代辦各種事項,
但每間都沒有門可以關起來,
以致於所有雜音都在這一排裡此起彼落,
而長廊上每個人都可以自由進出,也讓所有的人聲和氣味都滲入會堂,
使得人想要好好去悼念死者,都覺得備受干擾!
如果有天要辦葬禮,我一定不要在這麼無法讓人安靜放心的環境中,
因為安寧,是對死者及其家屬最基本的尊重!
其二:家屬要怎麼致意?
在當招待時,我並有做的很好。
因為在一連串的人進來時,由於我並不知道誰是誰,
以致於進場的人有點混亂!
我們是很講究情義的一個民族,
一場葬禮,前來悼念和追思的人很多,
親友或鄰居,甚至只是見過幾次面的人都會來,
如果,在他們來時,可以像商媽媽那樣,堅定的伸出手,
向對方表達家屬心中的感謝,順便也和他們致意,
這才是給予來表達情感和送死者一程的對方最起碼的禮貎。
這些通常如果可以由死者的家屬做會更好,
但若不然,其實可以交待來幫忙的人,
儀式中或接待時應當如何…
或許我們都是初學者,也以為托給禮儀公司一切就OK了,
但就我後來反省而言,實在是有不周之處!
不過,在最後,這些親友步出會堂,我們發毛巾時,
我打從心裡真心的感謝他們的到來,拿著毛巾放到他們手上,
對每個人說:『謝謝你來,辛苦了。』
真的感謝,因為感念他們的心意和不辭千里的前來~
死別 這種事一定會在我們的生命中上演,
如果別人對我們表現好意,我們千萬要記得,
下次當別人也發生這樣的事時,也要記得去給對方安慰,
這才是人之所以為人,也是情感的可貴之處。
其三:禮儀公司需要表現的態度?
禮儀公司的人很多事情都幫忙處理,
會場的佈置,會堂的動線,程序的進行,記錄整個過程...等,
但我真的很希望他們能夠再多一點誠懇和看重的態度。
禮儀公司人員上半身皆白襯衫黑長褲,腳穿黑皮鞋,
但是有幾個人走路姿態很不得體,搖晃的外八,有種吊兒郎當,
或是走路行進時,急促而有聲,ㄎㄧㄚㄎㄧㄚㄎㄧㄚ的踏在地板上發出聲音,
使人有那種我請黑社會來進行儀式的感覺,
也讓人覺得不舒服,不尊重!
也有拿著相機晃來晃去,拍照之餘,就不斷在後頭穿梭,交頭接耳,
或是講手機,讓人有種雜亂,對死者和進行中的儀式很不尊重的感覺。
試想,如果今天你是要來致意的親友,一到會場,
看見的都是精神抖擻和莊重的禮儀工作人員,
一定會被感染到他們的服務和看重這場儀式的情緒!
相對的,你也會從中對這個會場和死者也會有尊重和肅穆的心情,
懷抱著是要來好好送死者一程,安慰家屬給他們平安的信念~
可是如果你看見的是有點混亂,人員態度有些散漫時,
想傳達的心意雖然不變,但一定會感受不好,
因為這對於家屬也是一種不敬啊~
所以身為服務業,其實很辛苦,但也要更明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
千萬不可怠慢,
因為服務是長久的,態度決定一切。
有時成功就取決於做事情的態度和觀察力啊!
其四:看到同學父親的辭世,反觀自己?
基督徒真的不怕死亡,因為死了就是回到上帝的懷抱,天國的老家,
和耶穌同在,有什麼不安呢?
因為人死亡就像一顆種子總要落在泥土裡的啊~
但我怕的不是自己要死亡,而是撀愛的親友過世,
因為往往會悲傷的是 遺憾和對死去的人有無限的感情。
有時那種遺憾是無法彌補的,不是長存辭世的人心中,
而是會變成一種哀傷留在活下來的心中~
我想起我的爸爸媽媽,究竟我們能減少多少的遺憾呢~
雖然他們現在都還在世,
可是有沒有辦法更懂得學會珍惜他們呢…
這給我一個提醒,
如果現在能夠好好表逹自己,珍惜和父母相處的緣份,
是否也是一種孝順呢?
在身邊的親人或是愛的人,我們總是有某種程度的依賴和感情,
卻很容易不珍惜,或是覺得有些事將來再做就好!
可是,往往遺憾的發生就來自於此,
以為永遠都有機會。
我回家後跟媽媽分享了這些觀感,和對她的一些懺悔告白,
在這段過程中,
感受到了媽媽彷彿也有些改變,
在我的心意傳逹到她那裡去時,
母女間好像有溝通的平台,從小溝變成了小河,
不是死水,而是流動的活水~
和媽媽決定要找一天去拍個全家福,
留下美麗的身影,給將來 記念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滿滿的感覺,或許只能道其一二,
但我總在不斷地想,
怎麼樣才可以用更完滿的智慧來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
也能夠去看清彼此間的差異,
找到相處的平衡模式,
才能了解上帝安排的緣份和旨意,
完成我需要學習的課題。
謝謝巧鈴爸爸的追思禮拜,讓我上了一課!
P.S:
這當然不是我參加的第一次葬禮,但是卻是第一次想的這麼深。
又P.S:
以後,我若回歸天父,一定要在教會或教堂裡舉辦追思會,
還有大家不要愁眉苦臉,
生命的結束不用悲傷,只要記得我,把我收藏在心裡就好,
最好是來個音樂會或是另一種分享會(像是親友可以說出與我有關的往事),
我想那也是對死者及活下來的人一種最大的平安及鼓勵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