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大概從年初,就想寫這一篇【舊城古早味】的食記了~
可惜那時,是隨意逛到的店家小吃,所以沒帶相機,
也就有了沒好好記錄下來的遺珠之憾。
這次,趁著星期六的中午,
跟小D約了一定得再去這家左營的【舊城古早味】,來好好朵頤一番才行。
當小D同意時,我不禁開心的叫了出來,
後來當他取笑我像小朋友興奮的叫聲,
才知道,當時我是脫口喊著『耶~耶~耶~~~』的孩子氣話語。
總之【舊城古早味】是位在左營蓮池潭附近,
從Donates店的斜對面那條路彎進去的那條「埤仔頭街」,
就在城隍廟旁邊而已,很好找的。
(其實是因為我忘了記地址,哈哈,相信是老饕的,一定找得到的。)
我們到的時候,已經是下午一點了,
卻仍然人聲鼎沸,門庭若市,
於是在越過人群之後,根據上次經驗,我們點了喜歡的幾樣。
必點的:一份蚵嗲、二份臭豆腐、及二份四季豆;
加點的:一塊炸地瓜酥、一碗菜頭湯。
當一一端上桌子時,
我簡直覺得光看蚵仔就知道它的鮮度及口感。
<最有人氣的蚵嗲,旁邊的醬汁,真是說不出來的加分>

<仔細看切開的表面,蚵仔又大,菜及肉的比例都很紮實>

<臭豆腐上覆蓋許多泡菜,泡菜又脆又多汁,這麼多才算一份的份量,很划算呢>

<再近拍一下臭豆腐,也炸得很酥哦~>

<四季豆真是我的最愛,炸得真好,把水份都包在裡頭,
吃的時候,汁都溢出來在口腔裡,第一次吃時覺得驚為天人>

<菜頭湯裡的菜頭,份量也頗多呢>

<炸地瓜,本來以為會很厚,卻是厚度適中,炸得粉酥又很容易入口>

這麼多樣,份量又足,全部只要195元,實在不貴又好吃!
左營小吃 果然美味的名不虛傳。
就這樣我們一邊品嚐美食,
一邊看著電視介紹一位瑞典牧師為東勢客家庄作了50-60年代生活記錄的貢獻,
愉快的完成了此次美食記錄的探勘。
真是好吃在嘴裡,感動在心裡,
吃飽後,總得去散散步溜答一下,
從舊城古早味那條路往左直走,到了一個十字路口。
<這個路標 感覺就很有古味,因為寫著歷史步道耶~>

果然,另一頭就是要下車走路的步道。
<雖然寫著禁止車輛進入,然而,車子還是在這條步道上奔馳,很對比~>

這個牌子的左邊,我看見一個很漂亮的建築物。
<這是舊城國小附幼的門口,前面還有牛車的造型,顯現了左營歷史的多樣性>

然後,繼續往國小後門前進,發現還滿有敦厚古味的氣息~
<一個老人騎著腳踏車,坐在門口前乘涼想事,背後又是一片紅色的磚牆,
時光好像回到媽媽相簿裡的黑白照片>

地上的圖案吸引了小D注意,引我過去,看了個究竟,
果然是有意思的!
<上-朱雀,下-玄虎,左-白虎,右-青龍,中間圖騰就是學校旁的蓮池潭,
好有意境的一幅圖案哦~>

在這樣心飽胃也飽的感覺裡,
卻發現此時陽光太耀眼了,我們暫時循著蓮池潭繞了一圈,
然後踏上午後讀書時光,準備回家好好看本閒書了~~
---END
由於我實在太愛問WHY,於是我查了一下資料,
才知道『舊城』的由來。
就跟大家分享了~
延伸問題:為什麼左營叫『左營』,又有另一名稱叫『舊城』呢?
˙左營名稱的由來
左營位於高雄市的北邊,是高雄市最早的聚落,
早年是以半屏山和蓮池潭的「屏山翠影」聞名全台,
至今乃是高雄境內擁有最多古蹟和最多的廟宇的地區。
左營舊稱「興隆居」,是以前清代鳳山縣縣治的所在,
當初還蓋了台灣第一座土造城牆,而且左倚龜山、右連蛇山,
是以前的軍事重地,因為軍隊駐守於縣城左側,所以又稱為「左營」。
˙左營舊城名稱的由來
左營又稱「舊城」,其名稱由來典故為:
現今的左營,在以前是清代鳳山縣縣治的所在,
鳳山縣建於城於1826年,因位於左營興隆莊,一般人習慣稱之為左營舊城,
但它卻不是因為城池破舊才被叫做舊城,
而是因為當時的鳳山縣在1853年時又(現今的高雄鳳山市)另建新城,
至此左營縣城就常被稱為「舊城」,而鳳山市就被稱為是「新城」了。
全站熱搜